
上图为网友分享
作为一般纳税人企业,扩张规模时向银行申请长期贷款再常见不过了。可拿到贷款合同后,财务人员是不是犯愁了:这笔长期贷款的分录该从哪儿下手?取得时怎么记,利息每月咋处理,到期还款又该咋做?别着急,小编这就一步步给你讲清楚,保证看完就会。
一、先弄明白:一般纳税人的长期贷款分录,特殊在哪儿?
可能有人会问,一般纳税人的长期贷款分录,和小规模纳税人有区别吗?还真有。一般纳税人涉及增值税相关处理,尤其是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时,利息的进项税抵扣问题得特别注意。不过目前政策里,贷款利息的进项税是不能抵扣的,这点要记牢,免得分录做错。
那为啥要单独讲长期贷款呢?因为它期限长(通常超过 1 年),分录要体现本金和利息的长期核算,还可能涉及利息资本化,比短期贷款复杂点。但只要理清流程,也没那么难。
二、贷款批下来了,拿到资金时怎么写分录?
当银行把长期贷款打到公司账户,这一步的分录相对简单。假设一般纳税人企业 A 向银行申请了 3 年期长期贷款 500 万元,年利率 4.35%,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。
拿到贷款时,会计分录应该这样做:
借:银行存款 5000000
贷:长期借款 —— 本金 5000000
这里要注意,“长期借款” 科目下得设 “本金” 明细,方便后续核算。有朋友可能会问,为啥不直接记 “长期借款”?因为后续还会产生利息,分开记能更清晰地看出本金和利息的金额,查账时也方便。
三、每个月的利息,分录该咋处理?
长期贷款的利息处理是重点,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。一般有两种情况:利息资本化和利息费用化,得根据贷款用途来定。
► 啥是利息资本化?
如果贷款用来建造厂房、购买需要安装的设备等,在这些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,利息要计入资产成本,这就是资本化。比如企业 A 用这笔贷款建造新厂房,建设期 2 年,这期间的利息就得资本化。
每月应计利息 = 5000000×4.35%÷12≈18125 元
分录如下:
借:在建工程 18125
贷:长期借款 —— 应计利息 18125
► 那利息费用化又是啥时候?
当厂房建好投入使用,剩下的贷款期间,利息就不能计入资产成本了,得计入财务费用,也就是费用化。假设厂房 2 年后完工,最后 1 年的利息分录:
借:财务费用 —— 利息支出 18125
贷:长期借款 —— 应计利息 18125
有朋友会问,要是贷款一部分用在盖厂房,一部分用在日常经营,利息咋分?这时候得按实际使用比例分摊,资本化部分记在建工程,费用化部分记财务费用,可不能混在一起。
四、中途还部分本金,分录该怎么调整?
有些企业会选择提前还部分本金,这时候分录就得相应调整。比如企业 A 在第 2 年末提前偿还 100 万元本金。
先算已计提的利息:2 年共计提利息 18125×24=435000 元
偿还部分本金时,分录如下:
借:长期借款 —— 本金 1000000
长期借款 —— 应计利息 435000(这部分是已计提的对应利息)
贷:银行存款 1435000
剩下的本金 400 万元,后续利息就按新的本金计算,千万别还按原来的 500 万算,不然就错了。
五、贷款到期,全额还款的分录怎么做?
3 年到期后,企业 A 要偿还剩余本金和全部利息。剩下的 400 万元本金,最后 1 年的利息是 4000000×4.35%=174000 元(已按月计提)。
到期还款的分录:
借:长期借款 —— 本金 4000000
长期借款 —— 应计利息 174000
贷:银行存款 4174000
这样一来,长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就全部结清了。记得还款后核对银行回单,确保金额和分录一致。
六、要是逾期没还款,产生的罚息咋处理?
万一资金周转不开,逾期还款产生了罚息,这部分可不能计入财务费用。根据会计准则,罚息属于营业外支出。比如逾期 1 个月产生罚息 5000 元,分录:
借:营业外支出 5000
贷:银行存款 5000
别把罚息和正常利息混为一谈,不然会影响企业利润核算的准确性。
七、给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几点实操建议
做长期贷款分录时,小编总结了几个要点,希望能帮到你:
- 拿到贷款合同后,把金额、利率、期限、还款方式等信息整理成表格,方便后续计算利息。
- 区分好利息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时间点,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日期要准确记录。
- 每月计提利息后,和银行的利息通知单核对一下,避免计算错误。
- 涉及提前还款时,一定要重新计算剩余本金的利息,别嫌麻烦,不然后续分录会一直错。
其实啊,一般纳税人的长期贷款分录看着复杂,只要按 “取得 — 计息 — 还款” 的流程来,一步一步做,就不会出大问题。刚开始不熟练没关系,多做几次就顺手了。要是实在拿不准,找有经验的会计前辈指点一下,比自己瞎琢磨强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