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利率计算公式:快速搞懂利润核心,这些误区要避开!
9
2025-05-04
最近有朋友找我借征信报告,我有点犹豫——把征信给别人用到底会有什么后果?会不会影响我的信用记录?想着想着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事情真的一知半解,赶紧翻资料查案例,结果发现这里头的坑比我想象中还多...
去年有个老乡把征信报告截图发给了"贷款中介",结果半年后被三家银行催收。原来人家用他的信息申请了网贷,现在他得自证清白。这种事情真的不是吓唬人,我查到的数据显示,2023年身份盗用类征信纠纷同比涨了37%。
你以为只是帮忙做个担保?签字画押的瞬间就可能掉坑里!我表叔就遇到过这种情况,朋友用他的征信办了车贷,结果对方断供,现在他连高铁票都买不了。更可怕的是,有些机构会偷偷在合同里加条款,等发现时已经晚了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上周陪同事去办房贷,银行经理指着他征信上2个月11次查询记录直摇头,最后利率上浮了0.5%。这可比借钱的利息贵多了!
别以为只是帮个忙就不用负责。民法典第667条写得明明白白:实际用款人还不上钱,出借征信的也要担责。有个网友在贴吧吐槽,帮大学室友办信用卡,结果对方刷爆20万跑路,现在法院传票都寄到他老家了。
最扎心的是,逾期记录要5年才能消除。认识个做生意的老板,当初把公司征信借给合作伙伴,现在自己买房首付得多交两成。他说肠子都悔青了:"早知这样,当初给再多好处费也不干!"
说实话,查完这些案例我后背直冒冷汗。原本以为就是帮朋友个忙,谁知道可能搭上自己的信用人生。现在要是再有人找我借征信,我肯定二话不说——先下载个反诈APP压压惊!
(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,上个月收到过一条"修复征信"的短信,估计也是骗子。大家千万记住,征信修复根本没有捷径,那些说能洗白的都是盯上你钱包的!)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