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审核直接放款的app真的存在吗?深度解析背后风险与真相
14
2025-05-04
哎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——某天查银行卡余额时突然发现钱变少了,但自己明明没消费过啊?这时候心里肯定要咯噔一下:银行卡会自动扣钱吗?其实啊,这种情况还真有可能发生!不过先别急着慌,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银行卡自动扣费的"门道"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其实银行卡的自动扣费分为两种情况:你同意过的和...你压根没注意过的!比如签约代缴水电费、自动续费会员这些,都是你自己授权的。但有些时候,银行系统也可能"自作主张",像是收年费、短信服务费啥的。更玄乎的是,有些朋友甚至遇到没绑定的平台也能扣款,这到底咋回事呢?别急,咱们慢慢往下唠。
先来说说最常见的自动扣费情形吧。记得去年我表弟就闹过笑话,他工资卡突然被扣了30块,急得差点报警。后来才发现是半年前开的视频会员自动续费了...所以说啊,这些隐藏扣费陷阱还真得留个心眼。
说到这儿,想起个真实案例。我同事小王上个月就遇到重复扣款的怪事,他在超市刷卡支付失败,结果第二天发现卡里被扣了两次钱。后来找银行查证,原来是系统处理延迟导致的。所以说啊,遇到异常扣款先别慌,保留好凭证及时找银行处理才是正解。
除了上面说的那些,还有些扣费项目就像"隐形刺客"。比如去年我帮老妈查账,发现她的养老金账户每个月都被扣3块"短信通知费"。老人家压根不知道这回事,白白交了五年多!这种小额持续扣费最容易被忽视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这里给大家列几个容易踩的坑:第三方支付代扣:有些网贷平台会偷偷获取代扣授权保险自动续保:免费体验期结束后自动扣保费银行附加服务:像账户管理费、跨境交易手续费等游戏道具续费:手游里的月卡、战令经常默认自动续期
更夸张的是,有网友反映自己注销过的卡还在被扣款。这种情况多半是解约流程没走完,或者商户还在发起扣款请求。这时候要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,并让商户出具终止扣款证明。
既然知道这些扣费套路,那怎么防范呢?我总结了个简单易行的"四步防护法":1. 定期查流水:至少每周打开手机银行看看交易明细,重点检查1元以下的小额测试扣款2. 关闭免密支付:在支付设置里关掉小额免密功能,特别是苹果用户的AppStore扣款权限3. 设置消费限额:给银行卡设定单日交易上限,就算被盗刷也能及时止损4. 解绑闲置代扣:每季度清理一次已签约的代扣协议,像停用的健身房会员、搬家后的物业费这些
去年双十一我就吃过亏,某购物平台用"1分钱体验会员"的噱头诱导开通自动续费。结果第二个月直接被扣了198元年费!后来学聪明了,凡是涉及到自动续费的,立马设置手机日历提醒,在到期前三天取消订阅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如果真的遇到不明扣款,记住这个"急救三部曲":首先截图保存交易记录,然后致电银行客服申请临时冻结(很多银行现在APP里就能操作),最后向扣款方追责。如果是平台私自扣款,直接找他们客服要求退款,态度强硬点基本都能要回来。
有个冷知识可能大家不知道:根据《商业银行法》,银行对未经持卡人授权的扣款是要负全责的。之前新闻就报道过,某银行因为系统错误扣了客户的钱,最后不仅全额退还,还赔偿了利息损失。所以咱们消费者该较真时就得较真!
说到底,银行卡会不会自动扣钱,关键还是看咱们自己有没有做好账户管理。就像给家门上锁一样,给银行卡也加上这几道"安全栓",才能真正守住钱袋子。下次再看到账户余额变动时,希望大家都能胸有成竹地说:这钱扣得明明白白!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