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积金贷款只能用一次吗?这些使用规则和二次贷款技巧要知道
7
2025-05-05
说到以太坊总量,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"和比特币一样有固定上限吧?" 其实啊,这里头藏着不少反直觉的设计。以太坊从诞生开始就没给自己设总量天花板,不过别急着下结论——它的供应量可不是随便印钞票那样简单。通过什么EIP-1559提案、权益证明机制这些花活,现在每个区块产出的新币越来越少,甚至还会定期"烧钱"。咱们今天就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掰开揉碎,看看以太坊总量到底怎么算,这些设计又会对咱们普通持币人产生哪些意想不到的影响。
截止目前(不写具体年份),以太坊网络里大概有1.2亿枚ETH流通。不过这个数字就像夏天的天气,说变就变。每次矿工打包新区块,系统就会像发工资似的给他们新币奖励。但自从2021年搞了个叫伦敦升级的东西,每次转账还会顺带销毁部分ETH,相当于把钞票扔进碎纸机。
这三股力量互相拉扯,导致以太坊总量变得像橡皮筋似的。有时候总量在增加,有时候反而在减少。去年有三个月,销毁的ETH比新挖出来的还多,总供应量居然出现了负增长,你说魔幻不魔幻?
这个问题我在论坛里见过不下二十次。其实以太坊创始团队早年间还真讨论过要不要设上限,但最后拍板决定保持弹性供应。他们的脑回路是这样的:如果网络需要更多ETH来保证安全,或者要激励开发者,固定上限反而会成为绊脚石。
举个现实例子,2020年DeFi热潮那会儿,大量ETH被锁在智能合约里。要不是系统能持续产出新币,staking收益和借贷市场的流动性早就崩盘了。不过这也带来个副作用——很多人觉得以太坊总量不透明,不像比特币那样"纯粹"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现在咱们来拆解下影响以太坊总量的四大关键因素,这里面有些机制可能连老玩家都不太清楚: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要问:那未来以太坊总量到底会涨到多少?说实话,这事连V神(以太坊创始人)都不敢打包票。不过根据加密分析公司Messari的模型测算,如果网络保持现在的活跃度,到本世纪中叶以太坊总量可能会稳定在1.4亿枚左右。
别看这些机制设计得天花乱坠,落到咱们钱包里可都是真金白银。供应量的变化主要从两个方向影响持币人:
不过以太坊设计者搞了个对冲机制——网络越活跃,销毁的ETH就越多。这种"自我调节"的特性,让不少机构投资者觉得比比特币更抗通胀。当然,前提是得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使用以太坊网络。
在研究以太坊总量时,我还发现了几个冷知识:
上图为网友分享
1. 早期私募时卖出的ETH,有相当部分已经被永久丢失。据说有个程序员把存着7万ETH的硬盘当废品卖了,现在价值超过1亿美元
2. 以太坊基金会持有的ETH数量,其实只占总量的不到0.5%。这个比例远低于其他公链项目,算是去中心化做得比较彻底的
3. 在2023年的某个周五,由于NFT市场突然火爆,当天销毁的ETH数量竟然超过了比特币的全网算力成本,这个数据对比特别有意思
说到底,以太坊总量这个议题就像枚多棱镜,折射出加密货币世界的复杂生态。它既不像比特币那样直白,也没有完全放任供应量野蛮生长。这种动态平衡的设计,或许正是区块链技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必经之路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