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念章可以在哪买?权威渠道与收藏技巧全解析
3
2025-05-06
最近总听人说碳交易能赚钱,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权到底怎么买卖呢?其实啊,碳交易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复杂,说白了就是企业或个人在特定市场里买卖二氧化碳排放配额。比如说工厂节能减排省下的额度可以转卖,而耗能大户要是超标排放就得花钱买指标。不过具体要怎么开户操作?个人能不能参与?这里面既有直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标准化产品,也有私下协商的场外交易。今天就带大家摸清门道,咱们边聊边琢磨这个环保新商机。
先别急着研究怎么交易,咱们得先弄明白碳交易的"游戏规则"。政府会给重点排放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,好比给小朋友发糖果,规定每天只能吃三颗。要是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只消耗了两颗,剩下的那颗就能拿到碳市场出售。反过来,超额排放的企业就得花钱买别人的"糖果"。
虽然碳交易听起来像是大企业的专属,但其实普通人有三种参与方式。先说最直接的,现在部分试点交易所允许个人开户,不过需要满足20-50万的资金门槛。第二种是通过碳普惠平台,比如每天骑共享单车积累的碳积分,攒够数量就能兑换商品。第三种就比较有意思了,有人专门投资碳汇林项目,等林木长成后申请碳汇认证再转手卖出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记得去年有个杭州小伙,把老家闲置的200亩竹林开发成碳汇项目,通过第三方机构核证后,居然在广碳所卖了80多万。不过这种操作需要专业知识,普通小白还是先从交易所开户练手比较稳妥。
有个做水泥生意的老板跟我吐槽,去年因为没算准生产计划,多买了20%的配额,结果今年市场需求萎缩反而亏了笔冤枉钱。所以说企业参与碳交易,得把生产计划和排放预测做得比天气预报还准才行。
新手最容易栽在CCER项目上,有些中介把还没通过备案的碳汇项目吹得天花乱坠。去年就有人花30万买了云南某地的造林项目,结果因为林地权属问题至今没通过审核。另外要注意不同试点市场的规则差异,比如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允许当日回转交易,而湖北碳排放权中心却实行T+1制度。
最近还冒出些打着"碳金融"旗号的资金盘,号称月收益15%拉人头入金。大家记住,正规碳交易绝不会承诺保本保收益,碰到这种项目直接报警准没错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要说碳交易里的门道,有个冷知识很多人不知道。全国碳市场每天下午3点会公布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信息,这些数据其实藏着机构动向。比如某天突然出现多笔10万吨以上的买单,很可能预示某些高耗能行业即将迎来政策利好。
再教大家个小技巧,关注生态环境部每月发布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,新纳入的企业往往需要紧急采购配额,这时候提前布局说不定能吃到价格差。不过这些操作需要长期盯盘,普通上班族还是定投碳指数基金更省心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要问:现在入场会不会太晚?这么说吧,全国碳市场刚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,覆盖的发电行业年排放就超45亿吨。等明年建材、有色这些行业纳入后,市场规模至少翻三倍。那些天天喊着找不到新风口的人,或许该把目光转向这个正在崛起的绿色金融市场了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