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在借钱或者投资的时候,总能看到"质押"和"抵押"这两个词,但很多人可能有点懵——这俩不都是拿东西做担保吗?其实啊,这里头的门道比想象中复杂。先说结论吧,质押就像把贵重手表存银行保险柜,东西得交给对方保管;抵押更像是拿房子做担保,东西还能留在自己手里用。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两个概念,顺便聊聊遇到不同情况该怎么选,保准看完这篇你就能当朋友圈里的金融小达人了。
先说说这俩兄弟的共同点吧。不管是质押还是抵押,本质上都是"拿东西换信任"的担保方式。就像小时候跟同桌借橡皮,总得拿支笔押在他那儿才放心。不过成年人的世界更复杂,这里涉及到的可是真金白银。
比如小王要开奶茶店缺20万,用自家房子作担保从银行贷款。这时候房子还在正常住着,银行只是登记了抵押权。要是奶茶店赔了还不上钱,银行才有权处理房子。这种操作就是我们常说的"按揭买房"模式。
再说说老李想短期周转50万,把收藏的黄金交给典当行。这时候黄金得锁在典当行的保险库里,老李每个月还得交保管费。要是到期还不上钱,典当行可以直接把黄金卖了抵债。这种"一手交物一手借钱"的方式就是质押。

上图为网友分享
这里有个容易混淆的点:汽车虽然会动,但做抵押登记后还是可以开的。不过要是把车钥匙交给贷款公司,那就变成质押了。所以关键要看东西在谁手里保管。
现在问题来了,到底选哪种方式更划算呢?这得看具体情况。比如要借的钱不多,时间又短,拿个金镯子去质押可能更省事。但要是金额大、周期长,用房子抵押虽然手续麻烦,利息反而会更低。
有个朋友的真实案例:张姐去年想扩大服装店规模,用库存衣服做质押借了30万。结果遇上疫情,衣服砸手里不说,仓库钥匙还在贷款公司那儿。后来才知道,要是当初用房产抵押,至少还能保住存货周转。所以说啊,选担保方式不能只看眼前方便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抵押物价值会随着市场波动。比如2018年那波楼市降温,不少用房子抵押借款的老板,因为房价下跌被要求补交保证金。而质押物虽然保管在对方手里,但要是遇到不正规的机构,说不定你的劳力士手表就被调包成高仿货了。
这里教大家个小窍门:做抵押登记记得要他项权证,质押的话最好全程录像存证。毕竟涉及到贵重物品,多留个心眼总没错。

上图为网友分享
其实啊,古代当铺就是最早的质押机构,《红楼梦》里王熙凤拿金项圈典当换银子就是典型例子。而抵押制度真正成熟是在工业革命后,工厂主们用机器设备做抵押获取贷款,这才推动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。
现在连虚拟资产都能做担保了。听说深圳有公司用比特币做质押借款,不过这种新型担保方式风险可不小。毕竟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太大,可能上午刚质押,下午就爆仓了。
最后给大家总结个速记口诀:"大件不动选抵押,小件灵活用质押;长期借款宜登记,短期周转可交物"。当然具体操作还是要找专业律师把关,毕竟每个案例都有特殊之处。
说到底,不管是质押还是抵押,本质上都是信用延伸的工具。关键还是要量力而行,别让担保物成为生活的负担。就像老话说的,借钱时是孙子还钱时成大爷,选对担保方式至少能让自己少当几天孙子不是?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