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大信用卡贷款最新口子申请攻略与常见问题解析
8
2025-05-16
最近总听人说“投资赚了20%”,但仔细一想,这20%到底指的是啥?是本金翻两成,还是扣掉手续费后的净收益?比如说,你买基金时看到的收益率,可能没算申购赎回费;炒股赚了20%,但要是频繁交易,光印花税就吃掉一大块利润。更别说那些宣传“年化20%”的理财产品,实际到手可能连通胀都跑不赢。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,这个看似简单的百分比背后,藏着哪些容易踩坑的门道。
先说个真实案例吧。朋友老张去年同时投了两笔钱:一笔10万买银行理财,另一笔5万跟风炒币。到年底银行显示收益20%,实际到账却只有1万8;炒币账户倒是明晃晃涨到6万,但他急着用钱提现时,发现手续费扣了整整12%。你看,同样是“赚20%”,实际到手的钱可能相差好几倍。
有个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——年化收益和实际收益。比如某私募基金宣传“成立以来累计收益200%”,乍看很厉害对吧?但仔细看说明书才发现,人家运作都八年了,算下来年化收益其实不到10%,还不如买指数基金定投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这里教大家个简单算法:用72法则快速估算翻倍时间。假设年化收益6%,72÷612年;要是真有20%的年化收益,3.6年就能翻倍。但现实中,能持续三年保持20%收益的产品,基本都写在《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》的风险提示里了。
去年买过黄金的人应该深有体会,金价涨了20%不假,但实物金条买入时有每克12元的溢价,卖出时还得折价8元。里外里一算,金价得涨够30%才能保本。更坑的是那些带杠杆的产品,比如原油宝事件里,有人以为跌20%只是亏本金,结果穿仓倒欠银行钱的情况也不是没有。
再说个容易忽略的点——机会成本。假设你花三个月盯盘炒股赚了20%,表面看月均收益6.6%挺高,但要是把这时间精力拿去搞副业,说不定赚得更多。投资理财这事儿,不能光看数字涨跌,还得算算自己投入的隐形成本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首先得搞明白基准线。跑赢通胀算保本,超过无风险利率(比如国债收益)才算真盈利。2023年CPI大概3%左右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.8%,所以年化收益至少达到5%才能说没亏钱。
具体操作上有三个关键动作:
最后提醒大家,看到“20%收益”先别激动,多问几句:是谁的20%?持续了多久?扣完所有成本还剩多少?毕竟理财不是比谁数字漂亮,而是真金白银落袋为安。就像买菜会挑三拣四,对待收益百分比也得拿出同样的较真劲儿,你说对吧?
上图为网友分享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