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8的利率一万的一年能拿多少利息?算完你可能心动了
7
2025-05-17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问,这个"以贷引存"到底该怎么搞?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这个词我也懵,后来仔细琢磨了下,这不就是把贷款和存款业务打包操作那点事儿嘛。不过说容易做起来难,里头藏着不少门道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,怎么在合规的前提下玩转这个模式,既能帮银行完成任务指标,又能让客户觉得划算。记得上次有个支行行长跟我说,他们网点搞这个业务时,光想着冲业绩,结果被客户投诉虚假宣传,这可就得不偿失了。
咱们先弄明白这个业务的底层逻辑。说白了就是通过贷款产品作为"钩子",吸引客户把资金存在自家银行。但这里有个关键点——要找到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平衡点。比如客户要贷100万,咱们可以建议他存30万到指定账户,这样既能降低银行风险,又能帮客户拿到更优惠的利率。
不过实际操作中发现,很多新手会犯这两个错误:要么把存款比例定得过高,客户觉得被绑架;要么给的利率优惠不够,客户觉得没意思。这里有个小窍门,建议先根据客户资质做个测算表,把不同存款金额对应的利率优惠可视化,让客户自己选最划算的方案。
上周碰到个案例挺有意思:某客户原本只想贷50万装修,客户经理通过分析他的账户流水,发现他每月都有固定理财到期。后来设计了"存20万享专属理财+贷款降息0.5%"的方案,客户当场就签了协议。这说明啥?了解客户资金动向真的太重要了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很多银行新人容易踩的坑,这里必须重点提醒下。有个网点为了完成任务,跟客户说"存够三个月就能随时取",结果到期后客户要提前支取,发现根本拿不到承诺的利率优惠。这种话术不规范的问题,分分钟可能引发投诉。
再就是过度承诺收益的问题。前阵子某股份制银行被罚,就是因为理财经理把预期收益说成保本收益。咱们做以贷引存时,千万要把"浮动利率"、"参考收益"这些关键词说清楚,最好让客户在协议上签字确认。
做完以贷引存不是终点,而是维护客户的起点。这里分享三个私藏妙招:
有个做建材生意的客户跟我说,他最喜欢的就是那个资金分析报告。"以前光知道每个月要还多少钱,现在能清楚看到存款收益对冲了多少利息,这种透明化服务让人特别踏实。"这话听着就明白,客户要的不只是产品,更是这种被重视的感觉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虽然现在没说具体时间节点,但可以预见的是,监管对这类组合业务的审查肯定会越来越严。最近注意到有些地方银保监局开始查存贷挂钩的合规性了,这说明什么?粗放式发展的时代结束了,以后得在精细化服务上下功夫。
个人觉得未来会朝两个方向演变:要么做成全生命周期服务,把贷款、存款、理财打包成定制化方案;要么走科技赋能路线,通过大数据测算客户的最优存贷比例。不过无论哪种模式,核心都是要真正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。
说到底,以贷引存这个业务就像走平衡木,既要完成银行指标,又要让客户觉得划算,还得时刻注意合规红线。但话说回来,哪个好业务不是这么打磨出来的呢?关键是找到那个多方共赢的甜蜜点,这事儿就成了大半。剩下的,就看咱们怎么用真心换真心了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