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图为网友分享
手头紧的时候,你是不是也想过找亲戚朋友或者外面的借贷机构周转?但又总听说民间贷款容易踩坑,甚至可能违法。民间贷款到底合不合法呢?这里面的法律规定又有哪些?今天小编就用大白话给新手朋友们好好讲讲,看完你就能心里有数,借钱还钱都踏实。
一、民间贷款是合法的吗?先搞懂这个核心问题
很多人一提到民间贷款,就觉得是 “高利贷”“套路贷” 的代名词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民间贷款本身是合法的,它是个人、企业之间互相帮助解决资金问题的一种方式。就像邻居家急用钱,你手头宽裕借给他几千块,约定下个月还,这就是最常见的民间贷款,怎么会不合法呢?
但为啥总有人说民间贷款违法?那是因为有些人在借贷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。比如利息收得太高,或者用了欺骗、强迫的手段让别人借钱,这些行为才是违法的。所以说,民间贷款合不合法,关键看操作过程有没有踩法律的红线。
二、民间贷款合法的三个核心条件,少一个都可能出问题
想让民间贷款合法,必须满足这几个条件,少一个都不行,大家一定要记牢:
- 借钱的钱得是自己的。要是你从银行贷款出来,再转手借给别人赚差价,这就违法了。法律明确规定,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,借贷合同无效。
- 知道对方借钱是干违法的事,就不能借。比如有人说要借钱去赌博、走私,你还把钱借给她,这种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,严重的还可能受牵连。
- 不能天天靠放贷赚钱。偶尔借一次钱给别人没问题,但要是把放贷当职业,没取得相关资质就频繁给不认识的人放贷,就可能被认定为 “职业放贷人”,这种情况下的借贷合同也是无效的。
那怎么判断是不是职业放贷人呢?不同地方有不同标准,有的地方规定 2 年内给不特定的人放贷 10 次以上,就可能被认定为职业放贷人。所以大家别想着靠放贷赚快钱,风险太大了。
三、利息怎么算才合法?超过这个数就别想让法律帮你要
民间贷款的利息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,多少利息才合法呢?法律规定,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的四倍。超过部分的利息,就算双方约定了,法律也不保护。
可能有人不懂 LPR 是什么,它是央行公布的一个基准利率,每个月都会调整。比如 2024 年 10 月的一年期 LPR 是 3.45%,那四倍就是 13.8%。要是你和别人约定的年利率超过 13.8%,超过的部分对方可以不还,你去法院起诉也没用。
给大家做个表格,一看就明白:
情况 | 利率范围 | 法律保护情况 |
---|
合法范围 | 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 LPR 的四倍 | 完全受法律保护,对方不还钱可以起诉要回 |
灰色地带 | 超过四倍但不超过 36% | 超过四倍的部分不受保护,对方已经还了的超过四倍部分,能不能要回各地法院处理不一样 |
违法范围 | 超过 36% | 超过部分就算对方还了,也可以起诉要求返还 |
有人可能会说,我就想多收点利息,签合同的时候不写那么高不行吗?比如实际收 5 分利,合同上写 2 分。这种 “阴阳合同” 是没用的,一旦发生纠纷,法院会按实际履行的情况来认定利息,弄虚作假反而可能让自己吃亏。
四、借贷的时候要写借条吗?这些证据不保存好,钱可能白借
民间贷款要不要写借条?一定要写!很多人觉得都是熟人,写借条伤感情,结果对方赖账的时候,自己拿不出证据,只能吃哑巴亏。
借条里必须写清楚这些内容:出借人、借款人的姓名、身份证号;借款金额(大小写都要写,避免涂改);借款用途;借款期限;利息怎么算;还款方式。最后让借款人签字按手印,写上日期。
除了借条,转账记录也很重要。最好通过银行转账、微信或支付宝转账,备注里写明 “借款”。别用现金交易,万一对方不承认,你说不清楚钱到底给没给。
有人问,没写借条,但有聊天记录行不行?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,但得能清楚证明双方有借贷合意,以及借款金额、还款时间等关键信息。所以能写借条还是尽量写借条,别图省事。
五、遇到对方不还钱,该怎么办?这几种方式可以试试
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,确实让人着急。这时候别冲动,更不能用暴力手段要钱,那样可能自己违法。可以试试这几种办法:
- 先和对方协商,看看能不能约定一个新的还款计划。有时候对方可能只是暂时困难,协商一下问题就解决了。
- 找第三方调解,比如找双方都认识的长辈、朋友帮忙说和,或者找当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。
- 要是协商、调解都没用,就只能去法院起诉了。起诉的时候要带好借条、转账记录等证据,写好起诉状,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立案。
有人担心起诉麻烦,其实现在法院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挺高效的,金额不大的话,可能几个月就能结案。而且诉讼费也不高,一万元以下的案件,诉讼费才 50 元。
六、小编给新手朋友的几点贴心建议,都是经验之谈
做了这么久的法律科普,小编见过太多因为不懂民间贷款规则而吃亏的人,给大家提几点建议:
- 借钱给别人之前,一定要了解对方的还款能力和借钱用途。别因为面子不好意思问,万一对方还不上,面子和钱都没了。
- 别贪图高利息。利息越高,风险越大。那些说能给你月息 5 分、1 角的,大多是陷阱,很可能连本金都要不回来。
-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,别轻信陌生人的放贷宣传。有些不法分子专门盯着老年人,用高利息引诱他们把养老钱拿出来放贷,最后血本无归。
- 要是自己是借款人,也要量力而行。别为了一时的消费冲动借钱,背上沉重的债务,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。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,2023 年全国法院审结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,有超过 30% 是因为利息约定不明确、证据不足导致的。这说明很多人还是不懂民间贷款的规矩,才会吃这些亏。
希望今天讲的这些能帮到大家,让大家在借钱、还钱的时候都能明明白白,少走弯路。要是还有啥不清楚的,也可以留言问小编,看到了会尽量回复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