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图为网友分享
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?急着用钱,打开手机一堆借贷广告,有的说是 “信用分期”,有的标着 “银行贷款”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这时候心里肯定犯嘀咕:这些玩意儿到底有啥不一样?尤其是那个 “类贷款”,听着跟贷款差不多,它和正规贷款比起来,哪个风险更高啊?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说,新手小白也能看明白,放心往下看哈。
先搞明白:啥是类贷款?啥是正规贷款?
可能有人会说,管它啥类型,能借到钱不就行了?哎,可别这么想,不一样的东西,风险差老远了。
先说说
正规贷款,这个好理解,就是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这些有正规牌照的机构放的款。比如你去银行办的房贷、车贷,或者在正规平台上申请的信用贷,都算。这些机构受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盯着,规矩多,流程也相对固定。
那
类贷款呢?说白了,就是那些长得像贷款,也是让你先拿钱再还钱,但不是由持牌金融机构搞的业务。比如有些电商平台的 “先买后付”、小额贷款公司的 “应急贷”,甚至个别没资质的公司搞的 “周转金”,都能归到这一类。它们往往打着 “门槛低”“下款快” 的旗号,吸引那些急用钱又达不到正规贷款要求的人。
从监管来看,谁的 “规矩” 更严?
风险高低,先看有没有人管。正规贷款的机构,背后有银保监会这些部门盯着,从利率、收费到催收,都有明确的规矩。比如利率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,收费项目必须明明白白列出来,要是违规了,处罚可不轻。
类贷款就不一样了,很多做类贷款的机构,可能连正规资质都没有,监管自然松得多。你想啊,没人好好管着,它想怎么定规矩就怎么定,风险可不就容易冒出来了?比如有些类贷款,合同里藏着一堆看不懂的条款,等你签了字才发现,手续费、违约金高得吓人,这时候想后悔都晚了。
利率里的坑:哪个更容易藏猫腻?
咱借钱,最关心的就是利息,这也是风险的大头。正规贷款的利率,一般是公开透明的,比如银行贷款,会明确告诉你年利率是多少,有没有手续费,一算就明白总成本。就算有浮动,也在监管范围内,不会太离谱。
类贷款就爱在这里耍花样。比如它可能说 “日息万三”,听起来很低,但实际上可能收各种名目的费用 —— 管理费、服务费、担保费,加起来比利息还多。咱们举个例子:你借 1 万块,类贷款说日息万三,看着每天才 3 块,可它先扣掉 2000 块当 “手续费”,实际到手 8000 块,最后却要按 1 万块算利息,这实际利率就高得吓人了。这种 “砍头息”,正规贷款是绝对不允许的,但类贷款里却不少见。
催收方式:哪个更 “吓人”?
万一没按时还钱,催收方式也能看出风险。正规贷款的催收,有严格的流程,一般是先打电话提醒,然后发律师函,实在不行走法律程序,不会用暴力、威胁的手段。就算影响征信,也是按规定来,明明白白告诉你后果。
类贷款的催收就没那么多规矩了。有些机构会找第三方催收,可能会打你通讯录里的电话,给亲戚朋友发骚扰信息,甚至威胁恐吓。之前就有新闻说,有人借了类贷款逾期几天,催收的就 P 图辱骂,还上门骚扰,这日子能好过吗?这种催收方式,不仅影响你自己,还可能连累家人,风险可不是一般的大。
逾期的影响:哪个后果更麻烦?
再说说逾期后的影响。正规贷款逾期,会上征信报告,这肯定是个麻烦事,会影响你以后贷款、办信用卡。但它的影响是 “明面上” 的,你知道哪里出了问题,好好还款、修复征信,慢慢还能补救。
类贷款逾期,麻烦可能更隐蔽。有些类贷款虽然不上央行征信,但它可能把你的逾期信息卖给别的平台,让你在其他类贷款平台也借不到钱。更糟的是,有些机构会把逾期金额越滚越大,本来借了 5000,逾期几个月就变成几万,最后被起诉,甚至影响日常生活。而且,你都不知道它的计息方式合不合理,想维权都难。
其实啊,咱普通人借钱,图的就是个安心。类贷款虽然门槛低、下款快,但就像没装护栏的小桥,看着好走,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。正规贷款虽然麻烦点、要求多,但就像有护栏的大桥,走得踏实。
当然了,也不是说所有类贷款都不能碰,有些合规的类贷款产品,比如正规电商的 “先买后付”,金额小、期限短,用着也还行。但要是大额借款,或者期限长的,咱还是优先选正规贷款,哪怕多跑几趟银行,多等几天,心里踏实比啥都强。你说对不?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