逾期和黑名单的区别:贷款用户必须了解的信用影响
5
2025-05-05
说到高利贷,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。简单来说,高利贷就是利息特别高的贷款,但具体多高才算"高利"?为什么有人会铤而走险去借这种钱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,顺便聊聊它的风险和法律上的一些"红线"。你知道吗?其实现在很多人掉进高利贷的坑,都是因为一开始没搞明白它的运作套路。比如说,有的放贷人会把利息藏在手续费里,或者用复利计算让你不知不觉就背上巨额债务。咱们普通人啊,还是得擦亮眼睛才行。
先说说这名字吧,"高利贷"三个字听着就吓人。说白了就是借钱要还特别高的利息,高到什么程度呢?按咱们国家现在的规定,如果年利率超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的四倍,法院就不保护了。比如说现在一年期LPR是3.85%,四倍就是15.4%,超过这个数就算高利贷了。
不过啊,这里有个弯弯绕。有些放贷的会把利息拆成各种名目,比如管理费、服务费、咨询费啥的。我邻居老张去年就吃过这个亏,说是月息2%,结果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,实际年利率都到35%了。这种变相收高息的手段,真得防着点。
记得前年有个新闻,小伙子借了5万块买婚戒,结果三年后要还50万。这种案例听着像天方夜谭,但现实中真不少见。说到底,还是没算清楚这笔账到底有多可怕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咱们国家在2020年新修订的《民法典》里说得明明白白,超过LPR四倍的利息法院不支持。不过这里有个重点要注意——已经还了的超额利息,法院也不会让退回来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已经按高利息还了两年钱,这部分要不回来,但剩下的可以按法定利率来还。
不过啊,实际操作中有些灰色地带。比如有些民间借贷会签阴阳合同,或者让借款人打"双倍借条"。我有个在律所工作的朋友说,他们最近接的案子,有个借款人明明只拿到8万,借条上却写着16万,这种套路真是防不胜防。
说到暴力催收,去年我表弟就遇到过。他在网上借了5000块买手机,结果逾期三天,催收电话就打爆了他通讯录里的所有人。这种精神压力,真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首先得明白,天下没有白借的钱。遇到那种"无抵押、秒到账"的广告,千万要多个心眼。要是真急着用钱,可以试试这些方法:
还有个诀窍,签合同前一定要用利息计算器算清楚实际年利率。现在手机应用商店里有很多这类工具,输入借款金额、期限和总还款额,马上就能算出真实利率。如果发现超过36%,直接扭头就走,千万别犹豫。
要是真的一时糊涂借了高利贷,也别慌。先收集好所有证据:借条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、催收录音这些都要保存好。然后直接去法院起诉,现在很多地方法院都开通了网上立案,不用怕对方打击报复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有个真实案例,杭州的李女士借了20万,实际到手18万,合同里写着月息5%。后来她通过法律途径,成功把利息降到法定范围内,省了将近15万的冤枉钱。所以说啊,法律武器该用的时候千万别客气。
总之,高利贷这个坑能不碰就别碰。真要借钱,还是走正规渠道最靠谱。记住,天上不会掉馅饼,但地上处处是陷阱。咱们老百姓过日子,还是得踏踏实实的才行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