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额贷款不看征信的软件引发市场热议:低门槛背后有何风险?
5
2025-05-21
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让很多新手会计和创业者头疼的「赊销收入净额」。可能你刚开始接触这个词的时候,满脑子都是问号——这到底是个啥?跟普通销售收入有啥区别?怎么算才不会踩坑?别急,我刚开始接触时也犯过迷糊,甚至把退货金额算漏了被老板训过。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清楚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手把手教你从基本概念到实操计算,最后还会分享几个真实踩坑案例。看完这篇,保证你下次算账时心里有底!
很多朋友一上来就急着找公式,结果算出来的数总是不对。其实啊,就像做菜得先备好食材,咱们得先弄清楚这三个核心要素:
前阵子有个开服装店的朋友跟我吐槽,说他明明算好了赊销收入,结果月底对账总是差个万把块。后来才发现,原来是把客户用积分抵扣的那部分金额给漏算了。这种情况就属于销售折扣的范畴,咱们可得睁大眼睛看仔细了。
现在来到重头戏——计算公式。其实特别简单,就一句话:赊销收入净额总赊销金额-销售退回-销售折扣。不过在实际操作中,有四个容易栽跟头的细节:
上图为网友分享
举个实际例子:老王的面粉厂3月赊销了50吨面粉,每吨2000元,总金额10万。结果有个客户退回了2吨破损的面粉,还有个老客户享受了500元的早结款优惠。那净额就是10万 (2×2000) 500 95500元。注意这里退货是按原价2000算的,不是现价哦!
去年帮一个做建材的朋友查账,发现他们连续三个月少算了3万多。一查才发现,会计把客户用信用卡付款的部分也计入了赊销。这里要敲黑板:只要不是白条挂账的都不能算赊销!常见的误区还有:
特别提醒做电商的朋友,现在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么普遍,一定要在系统中设置退货预提账户。就像双11大促期间,很多店铺看起来销售额暴涨,结果后续退货率高达30%,要是没做好预提,年底报表可就难看了。
算清楚这个数可不只是财务人员的事。老板们注意了,赊销收入净额和现金销售的比例,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健康度。去年接触过一个做机械零件的厂家,他们赊销比例长期占70%以上,结果资金链差点断裂。后来通过我们调整信用政策,把比例控制在50%左右,现在运转就顺畅多了。
上图为网友分享
这里有个行业参考值供大家对照:
行业类型 | 健康赊销比例 |
---|---|
快消品零售 | 20%-35% |
工业设备 | 40%-60% |
建筑工程 | ≤70% |
最后说个冷知识: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,都是通过操纵赊销收入净额来达成的。比如故意放宽信用政策做大赊销额,或者把过期退货藏在其他应付款里。所以咱们既要会算数,更要看懂数字背后的业务逻辑。
下次再看到财务报表里的这个科目,可别再匆匆扫过了。它就像企业经营的体温计,能最早反映出市场冷暖变化。毕竟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,懂得把控赊销节奏的老板,才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。如果看完还有疑问,欢迎留言交流,咱们一起探讨怎么让账本上的数字跳舞~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