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图为网友分享
申请助学贷款时,你是不是也跟我当初一样,手里攥着一堆材料,却不知道该先跑哪个部门?问了学长说要去教育局,问了老乡又说要先找村委会,整得人晕头转向。其实啊,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要跑的部门也就那么几个,只是不同阶段对应不同地方,今天我就给新手小白们讲清楚,省得大家走弯路。
一、村里(社区)这第一关得打通
别以为助学贷款是学校的事,跟老家没关系,第一步还真得从村里或社区开始。为啥呢?因为得开那个家庭经济困难证明,这可是申请的敲门砖。
你得先去村委会或者居委会,找负责民政的工作人员。跟他们说清楚是要申请助学贷款,需要开贫困证明。他们会让你填个表,或者写个申请,然后核实家里情况。我当时去的时候,大妈还问了家里种了几亩地、有没有人在外打工这些,感觉还挺认真的。
不过每个地方的要求可能不一样,有的村可能要先找村支书签字,有的社区直接在服务大厅就能办。建议提前打个电话问问,我隔壁班同学就因为没问,先去了镇上,结果又被退回村里,多跑了冤枉路。
二、乡镇(街道)资助中心得跑一趟
村里的证明开好后,下一站通常是乡镇或街道的资助中心。这里主要是给材料做初步审核,然后盖章,相当于给材料加个 “通行证”。
我记得当时去的时候,工作人员把贫困证明、身份证复印件都仔细看了一遍,还在系统里登记了信息。有个阿姨特别好,怕我记不住流程,特意在纸上写了下一步该找哪个部门,连办公时间都标上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部门的名字可能不一样,有的地方叫 “民政办”,有的叫 “社会事务办”,你打听的时候直接说 “办助学贷款审核的地方” 就行。
三、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是核心枢纽
等你带着材料到了学校,就得找学校的资助管理中心了,这地方堪称申请过程中的 “总指挥部”。
新生的话,开学后学校一般会统一安排时间收材料;老生就简单,直接找老师提交就行。这里主要审核材料齐不齐,指导你填申请表,还会告诉你截止时间。我个人觉得,跟这里的老师搞好关系很重要,他们消息最灵通,有变动会第一时间通知你。
我室友上次材料少了一页,就是老师提前打电话提醒,才没耽误申请。不过不同省份的学校,在材料细节上有没有差别,我还真不太清楚,最好多跟自己学校的老师确认。
四、银行网点这一环别忽略
助学贷款最终要通过银行放款,所以银行网点也得跑一趟,不过现在很多地方能线上签合同,不用跑线下了。
要是需要线下办理,银行主要是让你签借款合同,讲清楚还款方式这些。我当时去的是镇上的农业银行,工作人员把合同条款一条条念给我听,尤其是利息怎么算、啥时候开始还款,听得我头都大了。别怕听不懂,尽管问,他们有义务讲明白。
这里有个小窍门,去银行前检查下身份证有没有过期,我老乡就因为身份证过期,白跑了一趟,差点错过申请时间。
五、户籍地派出所可能也得去
这个部门不是所有人都要去,但还是得提一嘴。要是户口本上的信息跟身份证对不上,比如地址变了没更新,就得去派出所开证明。
我高中同学就遇到过这情况,户口本还是老地址,身份证是新地址,资助中心让他去派出所开个 “地址变更证明”。他本来以为很麻烦,结果去了十几分钟就办好了,民警还挺耐心的。
六、跑部门的顺序别搞反了
说了这么多部门,顺序大概是:村里(开证明)→乡镇资助中心(审核盖章)→学校资助中心(提交材料)→银行(签合同)。要是户口本有问题,就穿插着去趟派出所。
我个人觉得,最好先在网上查下当地的流程,现在很多政务网都写得很清楚。实在不清楚,打 12345 热线问,比瞎猜靠谱多了。
七、跑部门的几个实用小技巧
跑了这么多地方,我总结了几个经验。第一,带个文件夹,把材料按顺序放好,免得慌乱中弄丢;第二,每个部门都问清楚下一步该干啥,最好记个联系方式;第三,别害怕问人,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其他家长,大多挺热心的。
有人可能觉得跑这么多部门太麻烦,其实习惯了就好。毕竟是关系到上学的大事,多跑几趟也值。而且现在流程越来越简化,说不定再过几年,很多部门都能在线上搞定呢。
我当时虽然跑了四五个地方,但每次弄明白一件事,心里就踏实一点。最后拿到贷款的时候,真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。希望这些能帮到你,要是还有啥不清楚的,尽管问我!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